医美机构产业分析
2023/3/17 17:09:46一、医美机构产业介绍
医疗美容机构(medical aesthetic institution)是2015年公布的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名词,是开展医疗美容诊疗业务的医疗机构。
医疗美容与生活美容的根本区别在于其具有创伤性或侵入性,属于将医疗技术运用到美容中,生活美容多是通过化妆品中的氨基酸、A醇、玻色因等化学物质,来改善皮肤状态、延缓衰老。另外,医疗美容与一般的医疗行为也是有区别的,医疗美容的对象是对自己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有“美化”需求的健康人,具有较强的非病理性、可选择性和营利性。
二、医美机构市场状况
1、行业政策、规范
医疗美容机构是需要经卫生行政部门登记注册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明确的医疗美容诊疗服务范围、符合医疗机构标准、有执业资格且具有一定工作年限的执业医师和注册护士的医疗专业机构,与生活美容机构具有天壤之别。
我国医美监管政策仍处于探索阶段,各地管控力度略有不同,北京上海最严格,广州较开放。中长期内,我国医美政策的不确定性仍是导致行业波动主要因素之一。长期来看,多类机构协同监管仍是趋势。
自2002年《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颁布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对于医美行业的监管日趋严谨,市场监管有望逐渐成熟。规范的市场利好拥有正规生产批件的产品制造商、流通商和正规的医疗美容机构,未来行业集中度有望大幅提升,优质企业将以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增速快速成长。
2、医美机构分类
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规定,按不同规模将医疗美容机构分为美容医院、医疗美容门诊部、医疗美容诊所和医疗机构设置的医疗美容科四种类型。
按所有权性质可分为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其中公立医院包括烧伤整形科、医疗美容市场的公立综合医院和公立整形美容专科医院;民营医院主要包括民营连锁整形美容医院和民营单店整形美容医院。
按照规模的大小私营机构可分为大型连锁医院、中小型民营整形医院以及小型民营诊所三类。
3、医美机构市场规模
私立医美机构仍是市场主导,预计2024年规模达2815亿元,占比88%。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2015-2022年私立医疗美容机构市场规模由496亿元增长至1926亿元,CAGR达24.5%。随着医疗美容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私立医疗美容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
公立医疗美容服务的市场规模相对增长缓慢。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2015-2022年公立医疗美容服务的市场规模由 142 亿元增加到 307亿元、CAGR为14.4%;预计到 2024 年公立医疗美容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 370 亿元,占比11.6%,增速慢于私立机构。
2022年,我国医美机构市场规模达到2232亿元,预计到2024年将超过3000亿元,年复合增速超17%。
4、发展趋势
鱼龙混杂的医美机构行业蕴含着品牌塑造的核心机会。医疗美容消费注重体验感和安全性,各医美机构在项目方面差异越来越小,预计随着市场的变化,未来竞争会从竞价的环境中升级到对消费者需求认知的比拼,卓越的品牌能减少客户的选择成本,增加顾客粘性强度,最终形成一定的溢价,成为企业壮大的最坚固驱动力。
具有标准化、专业化、简单化集团连锁化形式将是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大型连锁医院凭借资本实力和规模化效应有望获得更大市场份额。
5、竞争格局
中国医美机构数量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不同平台间“合规”医美机构数量数据差异较大,据艾瑞咨询援引统计年鉴数据,2018年登记在册的整形外科医院和医疗美容医院共451家,同比增长11.9%;而据天眼查与公开信息核算,2018年全国共有1.1万+医美机构(医院、门诊部、诊所)。
医美机构良莠不齐,优质机构极度稀缺。2019年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对18个省市区的67家医疗机构进行评级,共36家机构评级达到A等级、31家机构评级未达到A等级。其中5A级24家,4A级3家,3A级8家,2A级及以下32家。
医美服务机构竞争格局高度分散,中小型医美机构占市场主体地位。大体量机构营收规模占比约10%。根据艾瑞咨询报告,中国医美机构以中小型为主,约占70%-75%;小微型机构其次,约占16%-22%;大体量机构最少,约占6%-12%。
三、医美机构产业链
医美机构行业市场规模超2000亿,且年复合增长率超17%。市场空间大,且发展迅速。
医美机构产业链由上游院校、药械厂商,中游服务机构以及下游渠道构成。上中下游之间进行着人才、药品器械、信息以及资金的流通,据艾瑞咨询,近几年产业变革主要受互联网影响,2013年医美垂直平台进入市场,线上获客形式逐步多样化,由单一搜索竞价增多为电商、转诊、综合O2O等。同时,随着年轻消费者的加入,将带来更加多元复杂的消费模式。
重点关注
朗姿股份002612★★
朗姿股份成立于2006年,通过自主创立、代理运营、品牌收购的方式布局朗姿、 莱茵、 莫佐等多个高端女装品牌,专注中高端女装市场。2014年,公司控股韩国知名童装上市公司株式会社阿卡邦,发展绿色婴童业务。2016年公司切入医美赛道,战略投资韩国著名医疗美容服务集团DMG,控股和运营米兰柏羽、高一生、晶肤医美三大医美品牌。其中米兰柏羽、高一生作为区域标杆性中心医院,分别拥有17 年、31 年的运营历史,晶肤医美则主打轻医美的连锁品牌运营模式。
公司通过外延+内生加码医美赛道,实现地域扩张并巩固市场份额,并购后的门店营收快速增长,盈利能力亦持续改善,成熟门店近三年的净利润率稳定在12-14%,展现公司较强的运营管理及并购整合能力。立足区域性医美业务优势,逐步向全国扩张。公司已拥有29家医疗美容机构,参股并受托管理机构1家,其中医院4家、门诊或诊所16家,主要分布在成都、西安、重庆、深圳、长沙、宝鸡和咸阳等地区。公司将依托西南地区的布局优势,逐步覆盖全国医美市场。
同时,朗姿股份还先后设立6支医美并购基金,孵化与储备医美标的。截至目前,6支医美并购基金直接/间接持股的企业达到20家,包括湖南雅美、南京华美、武汉五洲整形外科医院等区域内知名的一线医美机构。
苏宁环球000718★★
集团于1987年创立,以地产作为主营业务,发展文体、健康、金融、旅游、农业、投资六大产业,总资产近千亿元。公司于2016年开始拓展医美业务,通过与集团共同出资成立镇江苏宁环球医美产业基金切入医美赛道;2017 年,公司收购上海天大医疗美容医院;2021年7月,公司拟以3.37亿元收购镇江产业基金旗下无锡苏亚、唐山苏亚、石家庄苏亚三家医院全部股权,再度加码医美赛道。
公司旗下医美机构共拥有活跃用户数约20万人次,其中80%左右为老客户,经营情况良好,展现了极强的发展潜力,正在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公司子公司苏宁环球健康投资收购深圳中科华瑞和湖南瑞生科两家公司的股权,是公司医美产业中上游发展战略落地的重要一步,有利于与旗下医美医院发挥协同效应,加大公司医美产业规模和盈利能力。未来将不断加大营销、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打造抗衰再生医学卓越品牌。
目前公司正在筹备新设医美机构,计划在北京、南京布局,在南京设立抗衰再生医学研究中心,充分与公司主业房地产、酒店商业多年积累的高端客户联动,打造本地高端医美机构。新设医美机构预计2023年可营业。
四、总结
医疗美容机构(medical aesthetic institution)是2015年公布的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名词,是开展医疗美容诊疗业务的医疗机构。
医疗美容机构是需要经卫生行政部门登记注册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明确的医疗美容诊疗服务范围、符合医疗机构标准、有执业资格且具有一定工作年限的执业医师和注册护士的医疗专业机构,自2002年《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颁布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对于医美行业的监管日趋严谨,市场监管逐渐成熟。规范的市场利好拥有正规生产批件的产品制造商、流通商和正规的医疗美容机构,未来行业集中度有望大幅提升,优质企业将以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增速快速成长。
医美机构按所有权性质可分为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其中公立医院包括烧伤整形科、医疗美容市场的公立综合医院和公立整形美容专科医院;民营医院主要包括民营连锁整形美容医院和民营单店整形美容医院。
私立医美机构仍是市场主导,预计2024年规模达2815亿元,占比88%。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2015-2022年私立医疗美容机构市场规模由496亿元增长至1926亿元,CAGR达24.5%。
整体上看,2022年我国医美机构市场规模达到2232亿元,预计到2024年将超过3000亿元,年复合增速超17%。
发展趋势上看,具有标准化、专业化、简单化集团连锁化形式将是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大型连锁医院凭借资本实力和规模化效应有望获得更大市场份额。
中国医美机构数量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医美机构良莠不齐,优质机构极度稀缺。2019年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对18个省市区的67家医疗机构进行评级,共36家机构评级达到A等级、31家机构评级未达到A等级。其中5A级24家,4A级3家,3A级8家,2A级及以下32家。
医美服务机构竞争格局高度分散,中小型医美机构占市场主体地位。大体量机构营收规模占比约10%。根据艾瑞咨询报告,中国医美机构以中小型为主,约占70%-75%;小微型机构其次,约占16%-22%;大体量机构最少,约占6%-12%。
医美机构行业市场规模超2000亿,且年复合增长率超17%。市场空间大,且发展迅速。鉴于我国医美机构目前市场混乱,监管不断加强;同时对于技术、设备的要求不断提高,大型连锁医院凭借资本实力和规模化效应有望获得更大市场份额。建议关注资本雄厚,规模较大的头部企业如朗姿股份与苏宁环球等。
免责声明
投资顾问承诺:
本报告来源策略研究中心,本报告作者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以勤勉的职业态度,独立、客观地出具本报告。本报告清晰、准确地反映了作者的研究观点。在作者知情范围内,公司与所评价或推荐的证券不存在利害关系。
重要声明:
本文观点由危增俤(执业编号:A0380621040006)陈放(执业编号: A0380619120001)编辑整理。以上观点不构成任何操作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报告基于独立、客观、公正和审慎的原则制作,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中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对所述品种买卖的出价,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法律或规则规定必须承担的责任外,本公司及其雇员不对使用本报告及其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
资讯提供:
杭州顶点财经网络传媒有限公司【证书号913301087996770893】
-
新闻标题新闻标题新闻标题新闻标题
2016-03-25 09: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