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
股市头条

汽车

2022/5/24 16:37:52

4万亿行业被国常会点名,力度超市场预期,汽车行业迎来困境反转

 

【事件起因】

5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努力推动经济回归正常轨道确保运行在合理区间。会议决定,实施6方面33项措施,其中包括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亿元,目前政策具体细节还未公布。

此外,会议还提及稳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复工达产政策、汽车央企发放的900亿元货车贷款要银企联动延期半年还本付息等多项利好汽车行业恢复和发展的政策。

 

 

【事件解读】

    汽车行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产业链长,单车零部件多,对经济有较强的带动作用。2021年汽车类零售额达4.4万亿元,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9%。汽车对宏观经济和消费的拉动作用明显,我国历史上曾两次使用下调汽车购置税的优惠政策刺激汽车消费。

     参考历史,本次乘用车购置税减免或针对小排量车型。按当前年销量水平,假设按照以前小排量购置税优惠50%的政策,大致一年总量优惠税收能达到600亿元级别,对应单车4000-5000元优惠。如果600亿元惠及燃油车消费,不管是一年尺度还是两年尺度,都会对汽车消费恢复起到加速作用,并且整体也体现了政府稳定经济的决心,对于经济增长、消费信心恢复本身,也可能有较大推动作用。

    考虑到相关的稳经济措施以及汽车购置税减征政策细则有望落地,预计汽车产销有望在未来的几个月明显改善。

 

【市场分析】

    复工复产政策稳步推进,上海、长春等地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复工复产加速。 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上海、吉林等地复工复产进程陆续推进。自四月中 旬以来,上海地区陆续推出三批复工复产白名单,其中汽车产业链相关公司 为重点帮扶对象。4 月 16 日发布的第一批白名单共 666 家企业,其中汽车相 关公司超 250 家,涉及汽车被动安全、电气系统等领域。4 月 30 日发布的第 二批白名单共 1188 家企业,持续保障汽车产业链恢复。5 月 16 起上海将进 行分阶段复商复市,第三批白名单共 820 家企业也将于近日公布。吉林省截 至 5 月 14 日,规上企业复工复产率达 98%。上海汽车及零部件重点聚集区域 复工复产顺利。4 月 23 日,嘉定区安亭镇第一批复工复产企业达到 60 家, 5 月 16 日已达到 126 家,其中包括上汽大众、上汽集团、蔚来汽车等整车企 业,以及采埃孚、科世达、安波福等零部件企业。临港区截至 5 月 16 日已 有 477 家企业复工复产,其中新能源汽车行业产能利用率约 46%,汽车产业 链配套企业达 50%左右;高端装备产能利用率约 50%。

                                              image.png

image.png

复工复产带动 5 月前两周销量环比改善,后疫情时期,短期刺激政策对销量提振起积极作用。2022 年 4 月,国内汽车市场产销均出现环比下滑,我们认为,生产端下滑主要由于疫情原因导致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停产。消费端,各 地疫情封控、管控措施导致部分居民收入下降,封控等不确定性因素使居民 避险情绪上升,叠加门店关闭客流量减少等因素,汽车消费延迟,传导至终 端销量下滑。 进入 5 月,全国疫情有所缓解,整车及零部件企业陆续复工,产销有所复苏。 根据乘联会报道,5 月 1-15 日,全国乘用车批发累计 45.8 万辆,同比-24%, 环比+29%,零售累计达 48.4 万辆,同比-21%,环比+27%;5 月第二周,乘 用车批发 23.6 万辆,同比-29%,环比上周+22%,较上月同期+47%,零售 23.0 万辆,同比-22%,环比上周+3%,较上月同期+26%。当前,各地陆续推出促 进汽车消费政策。我们认为,后疫情时期的产销回升阶段,地方出台阶段性 刺激政策对短期销量提振起积极作用,产能回升+政策刺激,5、6 月产销有 望大幅改善。

 

【行业投资机会】

 在政策暖风频吹的大背景下,汽车业有望从 2022 年二季度的低谷获得复苏动能。,目 前主流乘用车企业除比亚迪外依然有较大燃油车基盘,且新一代混动技术有利于车企推出综合性能优秀的传统混动车型,传统混动车属于节能车范畴,此前并不享受新能源车政策优惠。拥有新一代混动技术的传统车企相对受益于减税政策更为明显。

 

 

比亚迪(002594)

image.png

重要信息解读

公司是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龙头,全产业链布局优势显著。公司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形成上中下游全产业链布局,从电池原材料到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再到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形成完整闭环,产业链协同效应显著。在上游原材料领域,公司从源头掌握电池原材料,拥有青海盐湖锂资源及西藏盐湖锂资源;在中游零部件领域,公司能自主研发制造电池、电机、电控等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在下游整车领域,公司拥有完成的整车制造及研发体系,新能源汽车销量在国内自主品牌中位居首位,且龙头地位显著。

率先转型纯新能源车制造,唯一具备传统车厂造车经验+新势力产品、战略定位双优势

1、混动和纯电双轮驱动,纯新能源强势周期全面发力。比亚迪混动平台DM4.0发布,DM-i、DM-p两大平台战略分别主打经济性与强性能技术路线,售价较同级别混动、燃油车均具备优势,驾驶平顺性和动力性能均有提升,直击混动消费痛点。e平台3.0聚焦纯电产品研产,将核心零部件进一步集成化、标准化,构建了全新的车身结构、电子电气架构和车用操作系统BYDOS,有望实现更强大的自动驾驶功能及更快的产品迭代速度。公司宣布自2022年3月起停止生产燃油车,专注新能源整车业务,混动与纯电技术不断更新迭代,有望持续提升新能源产品竞争力,全面启动公司产品强势周期。

2、公司产品矩阵不断丰富,中高端市场突围与下探年轻潮流消费并行。公司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为中心,不断丰富产品矩阵,高端产品汉成功突围20万价格区间,海洋网聚焦价位下沉的年轻潮流消费市场。公司目前在售车型共计29款,王朝系列25款、海洋系列2款、e网及其他车型2款,月销量突破10万辆大关并持续上攻,未来随着公司新平台提升产品迭代速度,销量向上态势有望延续。

3、新能源“三电”底层技术自主可控,半导体产业链优势明显,持续赋能公司汽车智能化发展。比亚迪刀片电池技术日益成熟,整体体积能量密度达到与三元锂电池同等水平,兼具安全性与经济性,装机量稳居行业第一梯队。比亚迪微电子在车用IGBT市场快速崛起,凭借终端优势市占率超两成跻身国内前三供应商,比亚迪半导体独立上市将为融资发展和业务外延带来更多可能;“弗迪”系公司广泛覆盖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持续赋能公司产品电动化、智能化发展。

  

长城汽车(601633)

image.png

重要信息解读

长城汽车发布2022年4月产销快报,公司4月销量53,777辆,同比-41.4%。分品牌看,哈弗品牌4月销量29,125辆,同比-47.1%;WEY品牌销量2,293辆,同比-36.1%;长城皮卡销量13,206辆,同比-34.6%;欧拉品牌销量3,088辆,同比-58.7%;坦克品牌销量6,065辆,同比+10.3%。

4月产销量受到疫情的短期扰动,预计5月将改善。公司4月产销量同比分别为-38.5%、-41.4%,略优于行业表现(据中汽协,4月国内汽车产销量同比分别为-46.1%、-47.6%)。4月上海等地区的疫情影响到汽车供应链和物流等方面,公司产销均受波及。随着疫情缓解,各地复工复产持续推进,我们预计公司5月销量将会改善。

智能化带动品牌向上,2022年新车周期将延续。依托柠檬、坦克、咖啡智能三大技术平台,公司加快智能化转型,4月智能化车型占比达89%,较2022Q1提升约4pcts。目前已确定在2022年上市的车型中:哈弗品牌方面,哈弗神兽DHT将搭载1.5T+DHT130的HEV动力总成,;欧拉品牌方面,芭蕾猫预计于6月中旬上市,丰富公司在纯电领域的产品矩阵;WEY品牌方面,搭载了柠檬混动DHT的摩卡DHT-PHEV已于3月上市,卡位高端新能源市场;坦克品牌方面,定位中大型商务豪华越野的坦克500已开启交付;长城皮卡方面,时尚商用皮卡金刚炮于3月上市。公司新平台加持下的新车型拥有较强的产品力,终端消费者对公司新产品认可度较高,新车型的上市将进一步丰富公司产品矩阵。

 

 

长安汽车(000625)

image.png

重要信息解读

受疫情影响,公司4月销量承压。长安汽车2022年1-4月累计销量767,232辆,同比-9.02%,整体销量回落明显;4月日均销量3858辆,相较于3月日均销量7616辆,日均销量环比-49.34%,4月长安汽车销量承压;对比乘联会发布的4月全国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104.4万辆,同比-35.4%,环比-33.9%,长安汽车同比环比表现略弱于行业。

生产部门方面,重庆长安4月销量50,620辆,同比-40.47%,环比-53.21%,河北长安4月销量5992辆,同比-40.27%,环比-54.76%,合肥长安4月销量10436辆,同比-50.33%,环比-53.10%。

合资品牌方面,长安福特4月销量12018辆,同比-21.77%,环比-48.86%,长安马自达4月销量3531辆,同比-68.76%,环比-68.39%。

自主品牌方面,长安自主品牌4月销量92855辆,环比-52.30%,长安自主乘用车4月销量60136辆,环比-56.34%。整体来看,长安福特环比降幅低于长安马自达及其长安自主品牌。

销售车型方面,长安汽车CS系列车型依旧是销量担当,长安CS75PLUS4月销量为11598辆,环比-49.16%;长安CS55PLUS4月销量6441辆,环比-62.5%;长安UNI系列车型的长安UNI-V4月销量5425辆,对比3月销量3584辆,环比+51.37%。新能源车型销量整体持平,长安奔奔E-Star4月销量6692辆,环比-37.5%,占长安新能源份额73.87%,最为畅销;此外,长安UNI-KiDD4月销量1215辆,环比+2.5%,表现亮眼;逸动新能源4月销量1152辆,环比-63.54%。综上,在公司整体销量承压下,长安UNI系列车型仍然保持正增长,因此,我们预计未来随着疫情逐步好转,该系列车型有望成为公司销量增长的新动力。

细耕新能源市场,打造长安新生态。(1)新势力。长安汽车旗下首款搭载蓝鲸iDD混合动力系统车型——UNI-KiDD已于2022年3月10日正式上市,已累计销量2400辆,发展势力强劲。(2)新平台。基于长安汽车、华为和宁德时代联合打造的智能电动网联汽车平台(CHN)推出的阿维塔11,主要深耕智能驾驶领域。(3)新起点。2022年5月13日,长安汽车官方正式将新能源品牌“深蓝”C385定名为SL03,作为国内首款自主氢能源产品,开启了长安新能源战略的起点。(4)新征程。目前长安汽车已累计推出CS55E-Rock、奔奔E-Star、奔奔EStar国民版、CS15E-Pro、逸动EV460、新奔奔EV360、逸动ET、CS75PHEV等多款新能源车型。长安纯电动微型车LUMIN也将于4月29日开启预售。未来五年,公司将陆续推出26款全新智能电动汽车。基于“双碳”目标导向,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新的机遇,长安汽车新能源将大有可为。

 

东风汽车(600006)

image.png

重要信息解读

公司是一家设计、制造和销售东风系列轻型商用车、东风康明斯发动机及相关零部件的公司.主要产品包括乘用车和商用车两大类.东风轻型商用车已形成东风小霸王、东风金霸、东风多利卡、东风之星、东风金刚、东风皮卡、东方快车等多系列上千个品种.产品结构覆盖轻型卡车、轻客、客车底盘、皮卡、SUV等车型,是中国最大的轻型商用车生产基地。

2019年7月,为了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开发及推广应用,公司与襄阳市人民政府、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根据“优势互补、市场主导、互利共赢”的基本原则,结合各自优势,经友好协商,于2019年7月25日在襄阳就各方在氢领域装备研发与制造、氢能交通应用示范与推广等方面的合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市场需要,各方联合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车型开发与推广,大力推动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在公交、物流等场景的广泛应用;公司负责氢燃料电池汽车整车的开发。各方积极发挥各自优势,深化氢能产业链合作,围绕清洁能源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站建设、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与商业推广等方面进行合作,共同推动襄阳市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推广;公司负责各类氢燃料电池汽车制造。结合襄阳市资源及产业优势,共同培育氢能装备制造产业。

在智能网联化方面,公司提出了”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五化的工作思想,联合国内高校、互联网企业共同研发的D94-90车型,该车集自动控制、体系结构、人工智能、视觉计算等众多技术于一体。采用了360环视,一键启动,定速巡航,智能化后视镜,驾驶员疲劳监测等一系列智能化配置。自主开发车载智能终端,建立起车载硬件设施与车载互联网系统的应用开发体系,打造面向未来的自主品牌互联网汽车及其生态圈。公司全面启动“Lines”领航工程,从轻量节油、网联控制、智能辅助、能源多元化、共享信息五个方面进行先行技术研究。具备L2级水平的DFAC智慧物流LCV展车亮相东风公司战略研讨会;ZD30发动机车型展开轻量化设计,实现减重100.4公斤,达成整车减重6%的目标。

 


编辑:策略研究中心
主稿:事件驱动内容号团队 执业编号:A0380619120001
上一篇:
下一篇:
栏目最新